Tag: 劇評

我的評論

最後作孽 話劇 個人感受

上星期去完書展後,看了最後作孽,繼最後晚餐後另一個劇目,一個講述家庭關係的故事,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中,三人各自有不同的價值觀,生命觀,是好是壞是真是假就讓大家去欣賞。 以下只是個人的感受,純屬從我的角度去看這個故事和世界。   對比之前的誰家老婆上錯床和再之前看的話劇來說,故事內容不太深刻。可能自己鍾情於感性的話劇,有一種反思難忘,共鳴感可能沒有上一套最後晚餐強烈,荒誕又無誰家老婆上錯床的令人側目和輕鬆。 不過每套劇總有各自的迷思和意義,對於我來說最令我沉思的係 人生的意義 雖然爸媽不算做空閒,但他們一直強調傳統的尊師重道,尊敬長輩。眼看劇中的主角,算做新一代的港孩。 活在較為安定的環境中,富裕令他們迷失自我,失去金錢觀念,失去人生意義。 活在基層社會,或許大家的目標和理想係力爭上遊,買樓買車。 但活在富裕家庭,物質上的基本已經擁有,聰明的可能會把握機會,羸在起跑線的關係,於社會上較易名行雙收,繼續做個有用的人。相反就形成像主角般迷失,成為二世祖?有異於大眾的價值觀,人生的意義成為玩耍和起性樂園。(哈哈) 究竟出世係有錢家庭的細路會有咩野故事,除了繼承家族生意,又或者靠關係/ 自身的出生而成功和好似二世祖外,還有點樣第三種生活方式? 無財政問題,而環遊世界?去做義工?無國界醫生?   不過最重要係究竟每個人應該有點樣的人生意義? 外界和大眾早已定義人生的意義,什麼是成功,什麼是不正確。 然而究竟我的理想是什麼?   四個角色中,跟我有共鳴可能是補習老師,平的凡生活態度,要跟著現實走,如果什麼負擔都沒有,又會選擇做什麼?   家庭 有錢人的家庭故事,往往就是父母沒有時間去關心,形成獨自成長。雖然擁有物質,可是心靈卻最空虛。 父母就希望提供最好的環境,而卻忘記關懷(最老土的劇情)。 但同時可悲的身在其位,卻要迫著活在其位,而不能回頭。 時勢迫人?由開始的一刻,已經回不到頭,好可悲,可能有錢人未必真係令人羨慕。 而對於有錢人來說,只有更有錢,更無窮的慾望和追求。   結尾 人生如戲,是否一切早已預設左?我們只是按照劇本而活著? 究極邊一刻係真,而主角殺死了誰,到最後是沒有悔意地離開,而帶著毒品走左去,電話的另一邊廂又係邊個?雖然唔重要,但好想知,哈哈。 究竟係邊個作孽,係邊個錯,定係大眾的壓迫,社會時代的問題?又或者錯在作為觀眾的我? 自作孽不可活?最後作孽,是誰可以活到最後?
我的評論

一頁飛鴻 話劇 個人感受

今天看了一頁飛鴻的話劇,都有一段時間沒有看舞台劇了,如果比起昨晚看IMax的Batman v Superman(公司活動)來得好看和值回門票,只是我個人的感覺,不喜勿理。 <一頁飛鴻>是一套融合了粵劇的舞台劇,講述兒子Eric為父親(粵劇編劇家)辦後事而發現父親寫下一個未曾演出的劇目,在尋找的過程中揭出了過去未知曉的事情,對父親的不解變成釋懷,帶點傷感。這個舞台劇把細膩的情感都表達出來,同時加插了粵劇文化,各方面做得不錯。   以下含劇透! 我覺得這套話劇要表達的東西挺多,既有人生觀,又有父子情感,愛與傾慕情,粵劇和藝術文化的未來等等 而我自己比較喜歡人生觀和父子情,始終有種身同感受,但不代表其他的不好,哈哈。   人生觀 的確人什麼都帶不走,滿屋子和物質上的東西都會因死去而變得沒有價值,甚至也沒有方法證明自己的存在。 然而我們為什麼活著?為的是留下一個名留千古的劇目?為了其他人點睇而活著? 我沒有太多的朋友,反正我的消失也沒有太多人關心,有時候想如果死了,也可能沒有太多人記得起我吧。 (令我想起一套韓劇49天,講述女主角被撞到昏迷,要在49天內透過第二個人(上身),找3個人真正為自己留下淚才能甦醒)   人生中的確會遇上許多人,但真真正正為自己著想,並非為權利而愛又有幾多個人呢? 人生的確很奇妙,有太多的情感很難解釋,同時何去何從也很難證明。   我一生不求別人認同,不求名利,但求活得快樂,活的平凡。 我可能死去也沒有什麼留下來,可能只有這個blog,把自己的情感和真我表達出來。   父子情感 兩父子的情感很真實,有一種身同感受。 我不是一個善於表達情感的人,你要我說出來,我一定做不到,往往只能透過文字才能把那份情表達出來。 哈哈,我不是編劇,只是一個普通到不行的blogger,也只能在這表達自己的情感。 即使在同一個時間和距離,兩個人的情感不是輕易表達出來,有時間只希望對方開心快樂就行了。 簡單一句話,愛你什麼的,有時真的很難啟齒。 即使活在咫尺之間,每天的話可能不多於三句,情感的交流近乎是沒有,所以從小我就會學會自己解決,把什麼心情都打進blog,一個人承受各種煩惱(有時真的很哭,但我也不想別人擔心)。 雖然成日都話愛得及時,但我唔會轉變這種方式,我相信他們會明白,而我也明白他們,哈哈,一切都盡在心頭。   令我又想起另一套日劇 打工仔買房記,講爸爸與兒子,各種不理解,未曾考慮過對方感受,也不溝通,最後要賣房,主角要努力打工買回一個家,同時理解什麼是家。   愛與傾慕情 愛不應界限於性別,愛一個人就會不停的付出,然而其他人怎看重要嗎? 然而我自己還沒有找到一個愛和被愛的人,也沒有什麼多說了。 我覺得常映輝很可憐,也許愛一個人只求她快樂就行了,兩個人的相處方式也不用介意別人怎看。   粵劇和藝術文化 新一代對粵劇沒感興趣,然而大家都愛看什麼特技和3D。面對舊文化,保留與淘汰中怎抉擇,演變和融合又怎樣做? 我也不知道,不過這是值得反思,而看得出這舞劇刻意帶出粵劇讓人認識,而我覺得挺特別,不過沒看字幕很難去明白,我的資質太差了。   總結,看畢後,葉飛鴻和常映輝做得很好,兩人的情感,單戀卻難以表達的情感,似是愛卻是關懷,兩個人的關係我也不知道怎表達出來,就是家人吧! 通過一段段追憶,終尋找到真相,似是夢一場,把這份情埋藏心裡中,珍惜身邊每一份情。
我的評論

最後晚餐 話劇 個人感受

簡介: http://www.hkrep.com/events/chi-2014-m8/ 昨天去了藝術中心看香港話劇團再度重演的”最後晚餐”,一套講述母子之間的晚餐,描述了雙方的關係和家庭現況,帶出社會的悲歌,人生的決策,生與死之討論,荒誕卻接近現實,粗俗卻細膩,簡單卻暗藏玄機。 故事顧名思義是最後的晚餐,一頓母子兩人的晚餐,簡單平凡食餐飯,說說女朋友和近況,對白的內容很現實,都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。雖然我沒有劇中的主角般慘,進入保良局,經歷過坎坷的人生,但我反思的什麼是家庭,反思自身的生存意義。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故事,雖然這個是編劇參照朋友的背景而聯想的故事,但這世界上無奇不有,愈荒謬卻往往現實中總會發生,像弒雙親碎屍案。不過這樣荒唐的事令這個話劇變得更真實,令人反思,不過最後劇中主角有沒有殺死憎恨已久的父親呢?讓人充滿聯想,只好概嘆今時今日的社會和世代,是把人拉遠了抑或拉近了? 話劇只有一個佈景,一個陳舊的唐樓,給人一種舊式香港的感覺,像我們小時候的報置。而角色就有三個,男主角兒子,媽媽和爸爸(最後才出現),人物少卻精,一個家庭就是這樣組成。我最欣賞是母子的對話,簡簡單單一餐飯就可以看透兩個人的出身和性格,明白兩個人苦況和難處,實在令人佩服。 正如座談會中,導演和編劇說每個人都有自身的解讀,好與壞,內心感受都是主觀個人,沒有對錯,所以我也來發表自己的意見。其實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錢,如果有錢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,不必為生活而煩惱,有錢的話,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,沒有煩惱,也不會因此而出現爭吵。 其次是家,一個溫馨的家是怎樣的?我不知道其他人怎想自己的家,而我自小就在想生存的意義,也記不起兒時怎過了。雖然爸爸和媽媽從來都對我很好,供書教學,到大學畢業了,走著一條比正常更正常的路。對於他們來說,我根本不應有什麼可求,因為我已經得到了物質上照顧,他們都盡了自己的本份。但我是一個感性的人,偏向著重情感上的人,渴求的是內心的富足。所以小時候總是不開心,因為從沒有人關心,經常哭,哭到有粒墨。 小時候,我總是想為什麼我沒有選擇出不出世的權利,從來不知道為啥生存,對於生死早於小時候豁出去了,生生死死已經不太重要了。但我訂下了不會自殺的條件,正如我口中常說,我的人生就是等待死亡,有幾次頭很痛,我在想會否今天結束,完結了嗎? 在我眼中,家給人的感覺是錢,由細到大就是為了錢而爭吵,所以從不敢多花一分錢,從不敢道出自己想要的東西,因為我不富有,根本談不上選擇的權利,所以一直抱著生存為最基本原則。看到別人有機會去旅行,去看電影去唱K,去學各樣東西,而自己背著補了很多次的袋去旅行(很害怕別人留意到),看著別人穿著籃球鞋而自己卻沒有一對打波的鞋,而我總是悄悄地哭泣和沒有發聲。一生中我實在有很多很多的話沒有說出來,默默一個人承擔著,我從不希望成為別人的負擔,同時不想別人知道我是不一樣。因為我在乎其他人怎想,我不想成為與別不同,所以現在有人說我童年沒童真,因為我從沒有撒嬌的機會。我活在起跑線後很多的地方起跑,我沒有權力去選擇,沒有機會去嘗試,那時候我只能強顏歡笑著,內心泣著。即使有人話機會是自己爭取的,唔講出黎其他人怎知道,而我就是這樣人,寧願傷害自己卻不願別人因自己而不快樂。假如當初說出來,媽媽肯定難受,不能給我們想要的東西,爸爸就會認為那些是不必要,人最緊要就是讀書,讀到大學是必需的。我錯過很多很多東西,而童真彷彿離我很遠了。 正因為這樣,我不喜歡說話,害怕表達自己,說出來解決不了什麼,倒不如不說吧。雖然這樣說自己很物質化,但每當放工走過球場,看到那些小朋友學踢足球,我十分羨慕。有時候爸媽經常說我不做運動,我也不想多說了。人大了,一切都可能太遲了。正因為這樣,我不喜歡依照他們的意思,現在出來工作了,買了對跑鞋,我有選擇去跑不跑的權利,而不是繼續跟著他們的鼻子走。物質上的確是多餘,興趣其實也有點多餘,有人說男人一定喜歡睇波打機,但我不喜歡,因為沒有培養的空間和機會,所以我是小眾的怪人了。 每次看到電視”愛回家”實在太理想了,那個是一個正常的家嗎? 我每天回到家,每個人都是各有各的,沒有談話的空間。即使開了話題,卻總是沒有好下場,根本沒有討論的空間,所以不如不說了。 哈哈,我不應怪責其他人,所以我學會自娛,不停鼓勵自己笑,開開心心地活下去。我學會爭取機會,不然不會一個人去東亞運做義工,去申請CPP,去玩yahoo個比賽,一個人去旅行,努力呀! 回到最後晚餐,結局爸爸回來了,喝完啤酒就完了。 我希望的結局是爸爸良心發現,明白一個真正的家是怎樣,媽媽和主角一家人一起去解決問題,而不是把問題繼續嚴重下去,最後那個只成為當天最後的晚餐(QQ我們昨晚吃了三餐晚餐,哈哈),明天後天還有更多開開心心的晚餐。 理想和現實,紙上談兵,期待這個星期再次帶爸媽去泰國自由行 ! (還有許多行程沒安排)
香港話劇 教授
我的評論

教授 話劇 劇評

簡介: http://www.hkrep.com/events/chi-2014-m5/ 今天看了香港話劇團重演的教授,從簡介中感覺將會是政治劇,偏向爭取民主和支持社會運動為主題,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和發表意見。看畢後第一個感覺是還好,政治色彩不算過份濃厚,也沒有單一支持社會運動,但引起了我許多反思,引發自省和對於這社會這世界的體發。 故事圍繞著中文大學的(lecturer)教授和學生之間的故事,從上一輩的學運延續到我們這一代(或者唔算做延續,當作兩者的比較,現今的學生運動吧),帶出許多問題,是對或錯,是自私還是過分偏激,我想每個觀眾也會有自己的觀點和體發,鼓勵大家去看去想去分析。 每次聽到學聯/學生運動/六四總引起一種毛骨聳然,回想起當年六四的景象和照片。當年我只有數個月大,但我跟著這段歷史一起長大,彷彿六四是我生命中的起點,永遠不能磨滅的,雖然沒有直接接觸和主動研究,但總會有機會認識這段往事和經過。近年來社會上的爭議明顯地增加,學生的主動性愈來怎高,再次喚起大家對政治對社會的質疑和關注。近日普選行政長官引來不少爭議,小圈子的選舉,不公平的基制,告訴我們要發聲了。 故事初段有許多背景要交待,描述了今日香港的社會,近年來的社會上的抗爭的事件。從Jeremy搞手到Lucretia平凡真實的普通大學生,再加上教授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社會的公義,對事情主動發表個人的意見。同樣引領著觀眾反思,思索香港作為一個窗口是好是壞,深思背後的真正意義。 首先,我既不是政治冷感,也不是熱情豪邁的人,我不會主動積極關心社會,但我知道社會一直在轉變,就像我的人生一樣再次迴旋,不停地重複著,有一種不詳的感覺,然而我是思考型。看著這個社會慢慢變到一九八四大阿哥的模式,變到一個虛假的世界,望著天上的月亮,我在想是否一樣跌進了另一個時空。 劇目很真實,作為曾經大學生的我,對於Lucretia的執著GPA這類人很普遍,不少同學為了轉系為了first hon而不停努力,大學基本成為一間學店,為的只是單純的畢業證書,邁向成功的不二之路。如今大家一窩風地追讀BBA,希冀在商業社會出人頭地,不就是為了賺錢,為名為利而搏鬥。同樣,其實我一路以來也想不透讀大學的原由,沿著社會塑造出來所謂的正確道路?大學教曉了我什麼?大學是社會的縮照,偽朋友,為目的都見過不少,但作為一間工業形式的大學,沒有教曉我批判思考,也沒有像劇中的課堂,我們engine仔,接觸的是學術上的知識,也甚少有社會學的課堂,希望母校不只著種發展BBA,應增設人民學科,鼓勵大家關心社會。 我跟Lucretia很似的地方是從不主張個人的意見和立場,因為在我的世界不允許,自小一直都要依照著大人和社會的正確而走,在填鴨式教育底下,問問題只代表質疑,在絕對的權威底下,沒有權利選擇。同樣地,今時今日媽媽總是問著為什麼不讀civil,賺多點錢,但從來她不知道我喜歡什麼,又或者在這個社會下,我只是一個倒模的人生,沒有興趣可言。走到今時今日,我總是迷失著,不停重覆思考人生的意義。到大學終止時,我在想日後的日子怎過,沒有指引沒有方向,以前一路以來都有實質的正確道路,不知道自己該向那個方向發展。如果你說人沒有夢想,那跟咸魚有什麼分別 ?我會很坦白地說,沒有分別,我沒有意義地存在。我不是要否定教育和推卸責任,但我就是這樣的人,一直被壓迫而活下來,哈哈。不少人說我怕事,沒有自信,然而我連自己也沒法說服,更何況主張個人立場,應該很快就被人推翻,而自己會認同他人的立場和論據。 或者我唔係沒有立場,而是不知道怎麼表達,我經常在考慮其他人的想法。 正如朋友分享的故事,話說一個病人一路以來認為自己是雞,走去看心理醫生,醫生花了許多時間終說服病人不是雞,可是病人卻質疑我不能判斷別人認為我不是雞。 這正正是我這類人,一直介意其他人點睇,社會的公義和對錯,好似一直被定義了下來。與其犯錯,不如不表達出來吧,可是文字終成為我表達的方式。我內心佩服相信自己,勇於發言的人,同樣堂上問有沒有問題,儘管我有無數的疑惑和質疑,也只會在內心暗自思考。我永遠是口心不一,內心是萬分的激動,但外表一直抑制住。 話劇中Jeremy 的媽媽成為學生活動的反對面,究竟參加學生運動是對家人的自私還是不參與是對社會的自私,兩者從沒有對錯,反而是一種選擇,正如Jeremy最後選擇到國外留學是一種自私嗎?如果大學生讀書就理應要對社會有承擔有付出是正確嗎 ?如果為了社會運動而放棄學業和個人前途是正確嗎 ? 如果不為未來的自由而出分力是錯誤嗎? 前人努力為我們爭取的民主終白廢了在我們這一代人嗎 ? 正如將舉行的擺課,佔領中環,因發言而被捕是對家人的自私,還是追求知識,緊貼市況或為兩餐而對社會的自私呢? 我是一個傻瓜,喜歡逃避,我內心支持民主自由,但社會現實卻難以迫使我們停下來。 民主自由是一個夢想嗎? 對於殷海光的人生意義說,如果我們連基本生存的形式也難以達到,是不應該追求更高層次的夢想 ? 那麼為了民主運動而犧牲的人是白活了嗎?無數的疑問充斥著腦海中,發聲不發聲,究竟將來會發生什麼事呢? 同樣地,我只好說這是個人的選擇,而做或不做,信或不信中,我會選擇逃避,刻意沉寂在個人的迴旋世界中。 對於電影的孤星淚,每次聽到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,總有一種熱血的感覺,浮現起那個小朋友為了阻擋政府軍清場而死在前線,同時政府的軍將最後自殺,充滿對社會公義的不滿。我總感到羞愧,自己卻沒有發聲,然而絕不是人做我做那隻盲信。 正如教授說的轉變和退下來,人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選擇和體會,也許年少時血氣方剛,可以毫無顧慮往前衝,然而年紀大了,看的世事和社會都不一樣。對於很多人來說是,可是對於我來說,我不是為了自己而活下來,從小就認識到社會的殘酷和不公義,從來沒有公平和公正,所以我對於選擇存有顧忌,總是把每一件事想到很遠,考慮各方面的利害,最後總以逃避把選擇的一刻推到最後一刻。同時地,我會把錯歸納於自己,從來只有自卑和失敗。 人生是一個迴旋,明白社會的真實一面,大家紛紛向現實低頭,當時的夢想到長大後成為炮灰正如一個朝代的轉變,總會有興衰,原因是人是自私的,大財團,高官為了名利而獨佔了社會的優勢一面,正如雪國列車一樣,從最底層慢慢往上爬,卻發現社會的黑暗面,社會的公義不是一個易於解決問題,也不會有完的一日,可是我們該做什麼?難道就不做嗎?我也不知道,讓選擇留給你們。但我絕對不支持盲目信,而自己也不知道理由,甚至因個人利益而作出決定。 我希望民主的鮮花能從石屎中萌芽,茁壯成長,或者能從鐵屋中的窗口中接觸到外面的世界,我相信過程是艱巨,我不希望明日的世界人們為了娛樂而放棄公義,遺忘低下的社會的民生問題,我絕對不想成為一個機械人,失去了主導的權利,失去了發表言論的自由。我明白兩者有芧盾和困難,但我期待,也希望明日自己能夠勇於選擇。 最後回歸到這話劇,它充滿思考空間,令人有種回想,我最喜歡教授這角式,引導學生和觀眾思索今日社會,最重要是忠於個人的立場,忠於自己的選擇(無悔),我也希望人生中也有一個教授引領我逃出這個迴旋人生。 ** 以上只是個人的感受,不喜勿怒,只希望在網路平台把自己內心真摯的感情表露出來,把現實的感情帶到虛幻的世界。
都是龍袍惹的禍
我的評論

都是龍袍惹的禍 劇評

今天看了”都是龍袍惹的禍”,這舞台劇由香港話劇團重演,故事內容是圍繞清廷的爭權和安德海太監的事蹟,最後因為龍袍而死。古裝舞台劇真的很難,真的不得不佩服香港畫劇團把清朝人物故事搬上舞台,值得去看看。 舞台劇很神奇,可以近距離目睹演員的即場演出,真的很強勢。回想起中學時代那些年做舞台監督的時刻,雖然我不是一個好和盡責的幕後人員,哈哈,偶然偷懶一下。但人生不就是一個舞台,儘管是多麼想平凡,我依然是劇中主角,我坦言自己沒有自信,今天看到他們的專業的演出,充滿自信的說出每句對白,所帶出的性格是如何真實和明確強烈,彷彿現在的我是多麼虛假,連真正的自己也沒法從言語表達出來,只能成為沒有色彩的迴旋。我曾經說過好多次要主導自己的舞台,現在卻任由時間而去,平淡無奇,黯然無色的人物,沒有觀眾會為我停下一秒鐘。我不是一個好人,不是一個好演員,也不知道什麼是真實的我,嘗試轉變改變性格,卻裝不了,真的很累,最多只能在舞台上做棵樹吧。 回歸正轉,看畢了這舞台劇,官場是複雜,職場是可怕。從來也不知道什麼是真是假,唯一學會就是少說話多做事吧。我從來不喜歡權力上的鬥爭,地位對於我來說不重要。因為最重要的不是別人怎看我抑或能控制多少人掌握多少控制權,反而是自己怎樣看和怎樣可以快樂更為重要。我寧願別人覺得我奇怪,也不想自己不開心,然而現在什麼也沒有。 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是真的,如果沒有開始就沒有今日,然而沒有現在也沒有開始。正如安德海 9 歲入宮,也沒有人能預料到將來發生什麼事,一切可能就是命運。自身的命運,沒有人能判斷正與錯,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。我覺得所有人都是可悲的角色,因為從來也沒有機會選擇開始或不開始,從一開始就活在一個不公平的世界上,如果一出生就為了生存而存在,實在太可憐了,小玉也不會成為宦官的妻子,這世界也不會有人會餓死。小安子不會成為別人的棋子,為勢所迫做壞人。也許有人會認為我強詞奪理,但我們有選擇嗎 ? 雖然可能只是一個藉口,但我從來也不知道活著的意義,作為一棵樹就是成為別人的工具嗎?對於壞人,我不是認同他們的行為,但只是感嘆沒有機會去決定展開旅程,一旦展開卻沒有機會重來了。 角色中,大家都演得不錯,有幾個印象深刻的人物。 六叔好笑,一口英語,現代化了角色,把嚴肅的傳記帶出歡笑。 丁寶楨一貫的忠臣,殺死安德海,言語忠厚,充滿古代的風味。 小玉,天真無邪的人,反襯宮中的深謀遠略,給我自由人生和簡簡單單不是挺好嗎? 慈禧太后,高手段,每步都充滿計劃,頭腦很好,我也聯想不到女字的意思。 安德海,可悲可憎的角色,做壞人是錯,卻沒有選擇,是藉口強辯還是同情欣賞? 整個舞台劇是不錯的,雖然歷史劇交待人物關係帶點長和悶,但人物性格是這樣才能表達出來,尾段是挺精彩,所以值得推介,是好是壞,趕在下畫前看看吧! 這次坐得很前,演員的表情也很清楚,他們的眼神是如何堅定和認真,衣著也很清楚,特別是裸露的一幕,哈哈。如果我能這樣堅強和有自信地演出就好了,希冀不再做一棵樹了。 後記 過了個多星期,我仍然反覆思索什麼是對錯,官僚制度,現今社會,究竟人生的對與錯怎介定,不過我腦子卻浮現一句”聰明使人笨拔”,難得糊塗,人生的路總要自己走。加油,努力!期待下星期去看”教授”。